当前位置: 主页 > 高考资讯 > 高考政策 >

2019年高考变化巨大,志愿填报风向发生变动...

在过去的一年,影响高考报考的因素实在是太多,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和专业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2019高考报考分数线的走向。中国有2000多所高校,下面是一些具

在过去的一年,影响高考报考的因素实在是太多,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和专业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影响2019高考报考分数线的走向。中国有2000多所高校,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高校在过去一年的变化,通过这些代表性高校的变化就可以看出2019高考志愿的填报复杂性和难以预测性。

何为名校?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我们中国人喜欢贴标签,高等教育界也不例外,也喜欢把大学分成“三六九等”,但一般“985工程”高校都会被认为是名校。名校一直是稀缺资源,任何时候都是考生追逐的热点,分数自然水涨船高,而名牌大学如今又有了新的变化。根据教育部2017年刚公布的“双一流”名单,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包含原先的39所“985工程”大学,新增的还有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经过这次的双一流的评估,中国名校的格局有了一定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进行了一定的洗牌。

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这三所985高校,成了“一流大学”B类高校,而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则身价倍涨,跻身双一流行列。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发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此次评估让各高校亮了一下“家底”,展示了自己的真正实力。尽管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的评选和教育部学科评估的一些思路有些让人搞不懂,但毕竟还是有很大的权威性,肯定会对今年的高考报考产生很大的影响。不少高校借助这次双一流的评选和教育部学科评估迅速崛起,而有的高校则有持续没落的危险。

 

郑州大学作为考生第一大省河南唯一一所211高校,分数线已经很高了,如今升级为“一流大学”,再加上郑州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地理位置又居中,估计会有不少考生都想来报考该校。东南大学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与中科大、北师大、中山大学并列排名第八。教育部发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东南大学均入围5个A+一级学科,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并列第八。

东南大学通过这次双一流学科的评定和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让人见识了其真实实力,绝对是中国高教方阵中的实力派,可以说东南大学是中国进步最大的名校。浙江大学1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学科,全国高校第三;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11个一级学科评为A+,11个一级学科评为A,17个学科一级学科评为A-,A类学科数全国第一,优秀率第二,A+学科数第三。浙江大学通过双一流学科的评定和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真正进入了中国顶级名校的行列。

 

长期霸占国内名牌大学第二梯队的华东五校(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以前有很大的优势,但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这几所高校已有追赶甚至超越的趋势。

其中,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算是大赢家,不仅入选学科数量多,而且含金量也很高,这几所高校未来有望打破当前“华五”垄断第二梯队的格局,这算是一个重要的变化。另外,非常应该值得关注的是,在公布的“双一流”榜单中,共出现了25所“双非”大学(非985、非211),这些特色大学的热度大增, 2019年这些高校分数线很可能将上涨。

最近几年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范大学的重视以及教师待遇的提高,规定了师范院校不能随便改名,推出免费师范生等政策,师范院校正在逐渐变热;如今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新媒体等行业的兴起,相关专业很有可能成为报考的热点;国家公布了若干重点支持的国家级中心城市以及各大城市为吸引人才相继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等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今年的高考志愿填报。俗话说,高考是“七分考,三分报”。其实,高考只是预赛,报志愿才是决赛!在各种文体比赛中,只重视预赛而轻视决赛的选手是没有的。而面对高考,我们的考生和家长中只重视成绩,而轻视报志愿的却大有人在,更为严重的是如此虎头蛇尾,考生和家长却浑然不知自己有问题。这是因为,高考是集体统一行动,特别有仪式感,自然会让人重视,而报志愿则是单兵作战,分散行动,所以更考验每个家庭的自觉和智慧。

考生和家长对待高考和填报志愿的这种不同态度,在时间和精力的花费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为了高考拼搏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无怨无悔,但是填报志愿,只有一周(从出分到提交志愿表)的时间,还不能全力以赴。每年都会有高分考生因为志愿填报不合理,导致录取不理想,不得不高分低就,甚至无奈地被复读;当然,也有在考分差强人意的情况下,因为志愿报得好,使孩子的高考之路事半功倍。由此可见,高考不仅要考得好,志愿还要报得好,即使没考好,也要报得好。因为,考多少分,代表了考生的实力,但如果志愿报不好,即使高分也“白考”!

 

高考报考涉及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管理学等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再加上中国大学和专业众多,其复杂性不是一般家长和考生所能驾驭的。尽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考报考的相关信息的获得越来越容易,但很多信息是无用的垃圾信息,考生和家长受专业的局限性很难辨别真伪,容易受虚假信息的误导导致高考报考的失败。

高考报考是中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分界点,是基础教育的结果体现,又是高等教育和职业生涯的起点选择,高考报考的失败将导致孩子系统性的教育失败。据相关机构统计,每年约有10%的上线考生因报考失误而落榜,没法上大学;而高达70%的大学生想要重新选择专业,26%的大学生对所在学校并不满意;每年约有38%左右的考生因盲目冲高而专业被调剂,导致学非所长,学非所用。高考报考堪称“第二次高考”,其难度和复杂程度丝毫不亚于高考本身。

考到一个好的分数固然重要,但若是报考失误,将直接影响考生学业发展、职业发展甚至人生幸福。高考志愿填报有可能一生只有一次,考生和家长不能盲目自信,专业的事情找专业的人做是绝对没有错的,不要拿考生的前途做“试验”。科学化的高考报考绝对不是出分数后再开始仓促填志愿,因为那时候考生和家长非常紧张,人的心情也是焦虑和恐慌的,在这种状况下匆匆填志愿难免不犯错误。